陜工網—陜西工人報訊(記者 劉強)6月28日,記者獲悉,西安市總工會近日出臺十條工作措施助推穩經濟大盤,團結動員廣大職工為西安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加強職工思想引領。投資100萬元進行電子職工書屋普及和基層職工書屋獎補,組織開展書畫、攝影、演出、閱讀等群眾性文體活動,豐富職工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廣泛開展勞動和技能競賽。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為引領,開展創新性主題勞動競賽;聚焦897個市級重點建設項目,開展示范性主題勞動競賽;圍繞全市重點產業鏈,開展引領性主題勞動競賽;發揮工匠人才“傳幫帶”作用,開展技能提升主題勞動競賽。全年投入800萬元,用于舉辦勞動和技能競賽、支持重點項目建設、發放技能帶頭人津貼等。
加大小微企業經費返還力度。全年安排5000萬元專項資金,繼續對符合返還條件的小微企業進行工會經費返還,切實減輕小微企業負擔。
大力推進消費幫扶。開展消費幫扶專項行動,推介20個以上西安工會活動進鄉村消費幫扶點,創建10個以上西安工會活動進鄉村示范基地,積極倡導基層工會和職工群眾到重點幫扶鄉村開展職工春(秋)游、療休養、現場培訓教學、家庭休閑游等活動,購買脫貧地區產品和服務。
持續舉辦線上線下招聘活動。在舉辦春季大型網絡視頻招聘會和工會主席直播送崗的基礎上,于6月、9月、11月繼續舉辦主題就業創業招聘活動,常態化開展就業幫扶、就業創業指導等服務。今年計劃組織2000家以上用人單位,提供10萬余個就業崗位,累計服務近50萬人次。
抓好農民工及就業困難群體技能培訓。全年投入300萬元,聯合各區縣工會,向因疫情失業的困難職工和農民工,免費提供小微餐飲、老年養護等就業技能培訓,培訓合格后優先推薦到企業就業。全年累計完成各類技能培訓4000人以上。
推動工會愛心驛站提質增量。投入經費550萬元,在全市范圍內新建500家工會愛心驛站(服務點),全市建成站點總數達到1000家,全面覆蓋主城區,實現“十五分鐘服務圈”。
全力維護職工權益。深化“工會+法院”訴調對接工作;加大“工會+人社”勞動法律監督工作力度,設立首批全市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員隊伍;規范企業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建設,聘請百名以上法律專家和專業律師進行在線法律咨詢和援助;發揮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駐市總工會仲裁庭和農民工維權專用仲裁庭,打造“工會+法院+人社+司法+法援+仲裁”的聯合調處勞動糾紛新模式。
扎實開展幫扶慰問。開展常態化送溫暖、送清涼等工作。加大困難職工幫扶力度,對因疫情影響造成生活困難的職工,符合困難職工建檔條件的,應幫盡幫、應納盡納,按照相關標準開展生活救助、醫療救助、子女助學、法律援助等常態化幫扶救助。今年,全市工會安排2500余萬元用于困難救助、慰問等工作。
持續推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建會入會。聚焦貨車司機、網約車司機、快遞員、外賣配送員等新就業群體,依托行業協會、頭部企業建會,推進四類群體建立行業性工會聯合會,吸納8萬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加入工會組織,向新成立的新就業形態行業工會每年補助工作經費10萬元,連續補助3年。依托大數據平臺,積極推進“網上入會”“掃碼入會”。
責任編輯:胡睿琳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